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向中国读者推介雷蒙德·卡佛这个级别的作家?

2015-09-17 袁楠 出版人杂志


点击上方“出版人杂志”关注我们


引进版文学类图书的出版,其实是一个发现价值、建立价值和传递价值的过程。在这里我想以译林社出版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著作的实例来谈谈究竟何为价值,如何传递。

虽然卡佛的文字在国内有不少粉丝,但在译林社获得独家版权。推出卡佛的作品之前,这位作家对国内大部分读者而言还是很陌生的。建立价值,就是要为卡佛做相对准确的定位,找到作家与目标读者的契合点,以不辜负卡佛的粉丝们十多年的热望与期待,同时让卡佛走进并不了解他的其他读者。从某种角度上讲,卡佛的作品需要耐心体会才能真正进入,他作品的主体和语言意味深长,与当时的文学类畅销书鲜有共同之处,很难借他书之力来经营这个作家。出版他的代表作《大教堂》前,我们曾考虑过,是致力于传扬卡佛极简主义大师的文学声名,还是着力呈现国内外作家对卡佛的追捧?反复思量后我们决定定位在朴素上以呈现卡佛本色,引导中产读者的阅读潮流。“文学能够让我们明白,像一个人一样活着并非易事。”在《大教堂》的封底上印着卡佛的这段话,也许任何宣传语都不及他本人耐人寻味的文字有说服力。出版者不必向初次接触卡佛的作者贴上各类标签,首先要读懂作者,把握住原著意趣的本质,才有可能明确经营作家的着力点,找到适当建立价值的方式,把一瞬间集中于自己心房的震撼传达给读者。


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

卡佛的作品发布以后,喜欢他的书评人、学者写来了很多稿子,这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卡佛的读者定位,就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有较多生活经历的成熟读者,也明确了在媒体宣传上的侧重点,在传递价值的过程中就更能保证运作的效率和品位。

再来谈一谈传递价值。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中国读者在购买和阅读引进版图书的时候多少有一点门槛,怎么样让引进版图书尽可能自然而然落地生根,这其中就是一个传递价值的过程。引进版图书在国内受欢迎与否,翻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卡佛可能尤其如此。卡佛的小说在网络上通过私翻的方式广为传播,他的粉丝们在豆瓣小组和博客上不停讨论着这位作家,粉丝们的激情和认真的态度对我们而言既是动力,也是挑战。

首次在国内正式推出卡佛的作品,必须慎重地选择一个热爱卡佛的人。《大教堂》的译者,是作家肖复兴的儿子、芝加哥大学文学博士肖铁。正如肖铁在译后记中所写:“像卡佛中的人物一样,我在租来的房间里,躺在捡来的床垫上,读着卡佛的小说。对卡佛的喜爱触手可及,因为床垫下面的地板,正在我每一次辗转反侧时,生硬地硌在后背上。”卡佛呕心沥血地写作,肖铁也在用他的心血传达卡佛。《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老师说,肖铁的译文精确、简洁、令人回味。只有热爱作者的译者,才能译出这般饱含深情的文字。


在其一生的多数时间里,卡佛也是个为生计所困的潦倒之人

另外一本卡佛名作《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的译者小二也是豆瓣“雷蒙德卡佛小组”的灵魂人物,网络上最早的卡佛译者之一。理科出身、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的小二非常熟悉卡佛所在的环境和那里的人们。“我和这些人喝酒,看橄榄球,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就是卡佛小说里的人物。”小二的理解和翻译中,让我看到那一代奋斗在海外的中国人的影子。这和付不起房租的卡佛,和在捡来的床垫上被硌着的肖铁的心灵,一定是相通的吧!

在传递引进作品价值的过程中,译者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作者。译者渗透其中的心力和感情是准确传达的前提。现代读者对译文和风格的期待,更是让编辑不能有丝毫的懈怠。除了选择认同作者、翻译风格相符的译者外,仍有许多事情是编辑要做的。追求贴切的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从网络上的卡佛评论可以看出,卡佛的爱好者较为讲究细节和品质,在卡佛这两本书的装帧设计过程中,译林社也竭尽所能,努力把握读者心目中的卡佛意趣。

《大教堂》虽然是卡佛的经典作品,但书名并不容易让一般读者产生深刻印象。如果装帧不出彩的话,中译本可能会有负粉丝们的热情,遑论吸引更大的读者群。在这本书的设计上,操刀《读库》设计的艾莉以其简约的风格成为传递卡佛色彩的不二人选。因为是首次出版卡佛,所以我们郑重选择了精装本,正文封面都采用了高品质的纸张。而艾莉给出的设计方案,从烫出的鲜明黄线、到烫白的书名和浅灰色的环衬,都用偏冷的味道传达了简单的美感。


雷蒙德·卡佛的代表作《大教堂》

因为《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书名相对有亲和力,所在我们把它做成了亲切的平装本。这次艾莉想要在封面上用松绿石色,封底用灰色,书籍上双色并存。这对印刷而言无疑是个挑战,但这个方案传递出的文学气息让我们决定试一试。温暖细致的高感棉纸压上细纹,印上两种颜色,在纸的背面也印上同样颜色,非常别致美丽;环衬采用蓝色棉纸,别出心裁地用其毛面,光泽幽暗隐晦,和封面的颜色相得益彰;书名和其他文字则竖排烫黑,意在简洁、低调、有力。面市后很多读者赞赏这本书的设计,称其“非常卡佛”。

为了保证品质,卡佛的两本书都是在专门印制《圣经》的爱德印刷厂印刷,从反复选纸到压钢印和烫黑的实验,做书的过程始终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功夫在装帧和印制上?在这个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品质的年代,装帧设计已经帮图书先行选定了一部分读者,对于中高端图书尤其如此。其实图书的各种设计元素传达的正是出版者对作品价值的理解,以及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意趣。如果不了解卡佛的读者能够被这样一本书的装帧设计吸引,从而愿意去感觉卡佛、体会卡佛,编者的用心也就传达给读者了。

在传播引进版图书的过程中,营销活动的作用不言而喻,因为他是对读者面对面的交流,直接缩短了作品与接受者的时空距离。

在观察《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在网店排行榜上的表现时,我们发现它虽然销售出色,却几乎是前100位上榜图书中读者评论最少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本书在小资网站豆瓣上一直人气旺盛,位于“最受关注的图书”前三甲。这个有意思的现象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卡佛目标读者的特征,他们不事张扬,相对沉静。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办了两场有关卡佛的读书活动。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大教堂》的读书活动名为“我们爱卡佛”,2009年在涵芬楼书店举办。《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作家肖复兴、徐小斌作为嘉宾出席,谈论卡佛其人其作在中国的传播。除了特意赶来的读者,现场很多读者也被活动的气氛所吸引。记得活动中李敬泽老师所言:“卡佛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内心;我们的生存中确实有一个荒凉的、令人胆寒的沉默的存在”,得到了现场读者的热烈呼应。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出版后,我们在上海举办了卡佛作品的诵读会,彼时卡佛在国内已经形成相当的人气,作家王安忆、孙甘露,学者张新颖、陆灏、毛尖,时任《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的苗炜,书评人小宝等与上海的读者一起朗读卡佛作品。几天前美国作家塞林格刚刚去世,对两位文学大师的追忆与怀念使活动充满了怀旧气息。这次活动较之北京的活动,更加富有南方特色,细腻而温暖。两场活动规模都不是很大,但是内容扎实,情感充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活动纪要在有影响力的媒体发表,爱书的读者也自会传播。从网络评论和销售实绩来看,明显有助于卡佛及其作品影响力的深化。《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销售数月后,梁文道在其主持的《开卷八分钟》里整整一周都在说这本书,后来热门节目《非诚勿扰》里,也有男嘉宾送给女嘉宾这本松绿石色封面的小说做礼物。从读书界到娱乐节目,这本书已经成功越过了小众的象牙塔。

引进版作品很容易使读者产生距离感,设计什么样的活动能够实现比较高和比较广泛的接受度?经营卡佛的实例可供思考。宣传活动不在于规模大小,针对作者的气质,围绕读者的定位去设计一些有特色活动,方能大大提高活动的效率。如果受众发自内心地认同,这种认同的力量就会很大,会迅速扩散开去。在上海活动现场,与很多畅销书的发布会不同的是,读者并没有显示出踊跃提问的样子,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专心地理解卡佛。作为责任编辑,我从他们的神态和反应中看出,这是一群真正对卡佛有兴趣的读者,在缄默的聆听和感受中,形成了阅读的强烈气场,这股并不喧嚣的热浪仍会继续沸腾下去,不断影响到新的读者,产生新的共鸣。

在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消费者有太多多元化的选择,让他们注意到文学图书本已不易,何况是外国文学。在这样的形势下,能够用心发现有价值的作品,用心去架构这个作品的价值,恰如其分去传递作品的价值,从选题、内容、装帧、宣传、营销上都有针对性的进行本土化,才能够充分燃烧起目标读者的阅读热情,才能有效率地去经营国外的作家,才能真正击中人们的心灵,使人类优秀文化在愉悦的阅读中被守护、被传承。

本文由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袁楠在2015中国书业年度评选翻译奖颁奖典礼暨单翻译论坛上的发言部分整理而来


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袁楠女士在中国书业年度评选翻译奖颁奖典礼上



出版人杂志
[publishers]

随性读书,认真写字

严肃活泼,偶尔脱线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近期热点文章:

谁捧红了郭敬明?春风文艺这些年那些事

这个国家的图书馆比麦当劳还多!

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出版传媒集团哪家强?

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图书出版单位分类大排名

你一定不知道,《新华字典》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

全国2500家绘本馆的生态地图

谋局者王亚非退休,他对中国出版业做出了哪些贡献

20年,40家:海外出版商的在华“版图”

励讯集团:外商入华做出版,怎样才能“接地气”

开卷发布2015年图书市场报告——渠道分析与畅销书统计

中南传媒和培生集团完成恋爱长跑

全球出版集团半年财报:电子书销量全面下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